百年大旱後的反省
全球氣候異常下,2021年初臺灣本土遭逢嚴重乾旱,不僅全臺水情吃緊,連高科技產業重鎮新竹科學園區也面臨用水供應斷層的窘境。為因應此一特殊枯旱期,政府與民間多方尋求開發緊急水源,缺水較嚴重的臺中 24 小時鑿井,抗旱井從 25 口增加到88口,鯉魚潭水庫周邊也加速開鑿了3口較深的水井。然而因水情嚴峻,苗栗、臺中及北彰化部分地區,供五停二的措施前後仍長達2個月之久。
另一方面,新竹除緊急在南寮設置兩套臨時海水淡化機組外,在評估竹科地質條件不適合鑿井後,為確保竹科供水無虞,竹科管理局並準備改在竹北生醫園區鑿井作為備援用水,隨著水情吃緊,政府相關單位雖要求竹科園區節水率從15%提升到17%。竹科管理局仍表示,縱使節水率提高到17%,水量估計不足近5千噸。就在水庫水量持續下探,民眾苦候甘霖之際,終於進入6月之後,幾波梅雨鋒面及西南氣流接連為臺灣帶來豐沛雨量舒緩水情,史上最長限水解除,水情燈號轉綠,也讓這波臺灣百年大旱總算告一段落。回顧此次旱災,當鑿井與海水淡化,甚至多次的祈雨儀式,都無法適時緩和缺水壓力下,不禁令我們想問,像這次如此緊急且特殊性的大規模缺水,還有什麼更好的應變機制可以作為緊急供水呢?
更多內容詳見: 聯合新聞網-淺層地下水行不行 缺水救援立奇功
Comments